在数字时代,个人信息已成为一种重要的“资产”,一些不法分子却对其动起了歪脑筋,甚至还出了“职业窃密人”。
“加我微信,免费领皮肤。”“我是明星助理,完成任务就能获得视频通话机会一次!”“不听话,小心把你抓到监狱去。”……
刚刚团购了一节健身体验课,就收到健身房的卖卡促销电话;新办了银行卡,很快就会有人来问是否需要贷款……日常生活中,我们的个人信息不知不觉就被泄露,骚扰电话、促销推广接踵而来,让人不胜其扰。
发布时间 / 2025-04-21 14:24
今年以来,网信部门持续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根据日常管理和网民举报线索,持续清理利用未成年人形象发布的违法不良信息,多批次从严处置违规账号。此类违规行为无视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违背孩子主观意愿,将童真童趣异化为流量变现工具,对未成年人造成负面影响。
发布时间 / 2025-04-18 14:30
3岁孩童频繁吃播体重飙升、4岁女孩摆拍视频累到瘫软、10岁小朋友为带货频繁请假几近辍学……网络视频平台上,不少未成年人走红的“畸形景观”,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从美食美景到日常学习工作,如今,在社交平台发图分享生活点滴成为不少人的习惯。你能想象吗?当你在某社交平台晒出一组海边落日图片后,不久后或许将有不同的陌生人使用着这同一张图分享生活动态,这并非巧合,而是一场社交“异变”现象——用户分享在社交平台的生活图片,正在成为商家用来交易牟利的“商品”。
发布时间 / 2025-04-15 15:03
为进一步深化短视频恶意营销问题治理,营造清朗网络空间,中央网信办自4月15日起,开展为期3个月的“清朗·整治短视频领域恶意营销乱象”专项行动。
“只需50元,就能查到你的身份证号;300元,全家户籍信息一览无余。”看到自己的信息被如此明码标价,“开盒挂人”受害者桃子(化名)不禁吓出一身冷汗。
发布时间 / 2025-04-14 14:50
近日,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对2025年3月网络谣言进行了梳理分析。网上数据监测和网民举报显示,当月网络谣言主要集中在炮制社会热点、伪造政策信息、夸大灾害灾情等方面。部分自媒体滥用AI技术制造谣言,严重误导公众认知,扰乱社会秩序。各级网信和公安等部门通过“权威辟谣+依法惩处”双管齐下,快速辟谣止谣,维护清朗网络环境。
触网年龄更小、网络社交更频繁、上网“冲浪”比家长更熟练,一言不合就被“开盒”、智能手表部分功能诱导沉迷、平台青少年模式体验不佳——涉及未成年人网络使用的新现象、新问题在网上引发热议。清朗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牵动千家万户。越是面临新情况、新问题,越需要社会各方携手织密防护网。
关注网信浙江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