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嘉善县,有一支火热的文明爱心出租车队,他们拾金不昧、热心助人、爱心送考、捐款助学、看望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11年来像流动的“雷锋”一样温暖着善城的大街小巷,它就是嘉善善通集团汽车出租分公司的52位“的哥”、“的姐”组成的文明爱心车队。“众人拾柴火焰高,希望有更多的出租车行业的拾柴人出现,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温暖社会。”车队队长卢尚卫说道。
拾金不昧蔚然成风:每年近千件失物找回主人
“真是太感谢了,虽然钱包不贵重,但里面的证件和银行卡对我来说太重要了!”3月4日一早,从大云赶来的毛先生在善通集团出租车分公司的失物上交记录本上签字后,拿回钱包。毛先生说,晚上应酬完客户乘出租车回家,钱包丢了,出租车司机吴师傅发现钱包后,当晚便通过叫车热线联系上了毛先生。“吴师傅真是太好心了,本来还要主动把钱包送到我家来!”
就在毛先生领到失物前不久,一位市民刚从这里领走了丢失在出租车上的两千元现金,面对失主的酬谢,司机朱师傅谦逊地谢绝了:“这些都是小事,也都是应该做的。”
“拾金不昧,带给失主的是一份失而复得的欣喜。”卢尚卫说,拾金不昧已在公司成为一种风尚。手机、钱包、十万元的现金、学生开学前的行李、商人出差时的公文包、存有重要资料的手提电脑……翻看失物上交记录本上密密麻麻记载的失物信息,既有贵重物品,也有不少对失主而言十分重要的东西。车队的每位“的哥”、“的姐”都有拾金不昧的善举,每年近千件失物中90%以上都在司机的帮助下顺利找回了主人。
卢尚卫说,外地乘客丢失的物品,司机会尽量通过各种方式联系到本人,并通过邮寄的方式让失物回到乘客手上。“其实还有些拾金不昧的情况没记录在册,司机直接联系失主归还了。”卢尚卫补充说。从2004年至今,不少乘客还专程送来锦旗和感谢信,成为这52位“的哥”、“的姐”坚持拾金不昧的精神激励。
满载爱心温暖前行:只为尽己所能帮助他人
“来,慢点,我扶您进去……”53岁的徐玉康边搀扶起右肢残疾的王应秋边贴心地为他拉开车门,等王应秋坐稳后,徐玉康才放心地坐到了驾驶座位上。原来,徐玉康一早接到了家住浒弄社区的残疾人王应秋的叫车电话,便急忙赶了过来。当王应秋到达目的地准备付钱时,徐玉康和平时一样笑着拒绝了:“不用啦!为不方便的人带来方便是我们应该做的,举手之劳嘛!”
对出租车司机来说,挣钱就是跟时间赛跑,徐玉康却甘愿贴时间、贴钱来帮助有需要的人:对老年乘客和残疾乘客总是分文不收,主动帮乘客提行李,遇到行动不便的乘客主动搀扶,重阳节带领车队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带老人们免费乘车游览嘉善新貌,让他们感受社会的关爱……
每年大年三十,当多数人和家人团聚吃着热腾腾的年夜饭的时候,戴建华总是在市区各处穿梭。“这时候打车难,我多转会看有没有市民有乘车需要。”而这个坚持十多年的习惯却并非为了赚钱,只为方便乘客回家路。此时当一些司机坐地起价涨车费,戴建华却总是坚持自己的原则,多一分钱也不收,遇到特殊情况他甚至还要自掏腰包,被一些同行笑“傻”。
扶贫帮困、捐资助学、爱心助考……在这个文明爱心车队,“徐玉康”和“戴建华”们比比皆是。县级“十佳的士之星”、“浙江省出租车服务明星”、“省级文明出租车车队”……面对接踵而来的荣誉,这些“的哥”、“的姐”们依旧在平凡的岗位上用一颗真诚的心践行着真善美,用自己的服务架起和乘客之间的爱心桥梁,擦亮着善城这张闪亮的流动名片。